房产知识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知识>缴税过户>房产税费>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是怎么一回事?利率会有下调将吗

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是怎么一回事?利率会有下调将吗

2019年10月09日 12:22:17 来源:网络来源
[导读]买房子都是很多的人的梦想,可是说起买房子就会变得让人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打工一族来说,买房子可是要倾注半辈子的金钱,对于这段时间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来说,无疑是给打工一族的朋友加大了买房贷款的压力。接下来不如一起来看看下面文章的分析吧。

买房子都是很多的人的梦想,可是说起买房子就会变得让人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打工一族来说,买房子可是要倾注半辈子的金钱,对于这段时间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来说,无疑是给打工一族的朋友加大了买房贷款的压力。接下来不如一起来看看下面文章的分析吧。

进入8月份以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继续上涨。数据显示,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9%,相当于基准利率1.161倍,环比上升0.35%。

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

另外,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已达基准利率上浮15.9%水平;执行首套基准上浮20—30%银行数增多。

眼看着房贷利率一升再升,不少刚需都在蠢蠢欲动。那么,利率上升期间,是否是刚需上车的好时机呢?

首套房贷款利率为什么要上浮呢

全国不同城市银行纷纷上调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不仅如此,甚至有一些城市出现了暂缓为二手房提供贷款,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宏观调控房产市场。最近房地产商为了积极回笼资金,也开始打折,恒大甚至打出了全款购房七折八折的超级优惠,越来越多的房产商进入打折行列,从此前的卖方市场进入现在的买方市场,这就是一种变相降价,春江水暖鸭先知,房地产企业比我们更能直观的了解房产需求情况,他们感受到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甚至寒冬将至,那种房地产商躺赚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后期他们对待房产项目会更加谨慎,甚至像碧桂园一一些大型房企开始试水进入其他领域,一些房地产商表示,不会在三四线城市拿地。

无论从政策、人口净流入、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房价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不但房价虚高,而且建筑面积库存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口净流入有限。房价经过几年的非理性上涨,已经出现了一种病态,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状态,购买一套房子,购买一套房子,动辄成百上千万,可能需要两代人的努力,还要背负几十年的房贷,几乎都是在为房子而奔波,严重抑制了大众其他领域消费。

利率调整影响市场预期和消费者行为,将很快波及房屋销售市场,6月以来本已平淡的成交或将持续低迷。

对于开发商而言,在密集的房地产金融调控之下,各种融资渠道都被收紧,而房贷利率整体不能降的趋势,则使得通过销售回笼资金的通道也进一步收窄,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已成定局。

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

利率不降

根据新规,定价基准转换后,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央行各分支机构来确定当地LPR加点下限。

按照8月20日公布的LPR,首套房贷一年利率为4.25%,五年以上为4.85%,这比原来的4.9%降了0.05%;二套房贷为LPR加60个基点,也即为5.45%,相当于变相上浮了11%。

这就是最新的房贷“下限”。意味着,过去首套房贷款利率9折、8折,甚至7折的时代结束了。

据了解,目前市场中仅有上海实行首套房贷款利率9.5折,其他城市都是实行基准利率或有所上浮。

在新规刚出台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就明确表示:“房贷利率由参考基准利率变成参考LPR,但是利率水平不能下降。”

当下的市场中,利率已有上调的趋势。融360数据显示,7月以来,各地房贷利率最低的上调幅度已经超过了10%,上浮最高的首套房房贷利率出现在苏州、南京的部分银行,达到了23%。

中原数据也显示,全国来看,目前基本是首套房贷基准上浮10-20%左右,二套房贷上浮20-30%。

以上就是给大家讲述了关于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的相关问题,对于这个利率是否会有下调的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来的,所以想要急着买房子的朋友来说还是要谨慎,力量而行。

编辑推荐

标签:
律师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房产超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中国房产超市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刊登;资讯信息仅供参考,内容不代表中国房产超市网观点。
获取验证码
  • 最新问题
  • 待解决问题
  • 已解决问题
知识库导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