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知识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知识>卖房>卖房过户>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

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

2020年05月13日 17:21:00 来源:房产超市网
[导读]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网编相信大家都了解,房地产转让产权过户一般分成二种情况:一种是一切正常的市场销售房产继承;第二种是赠予的房产继承。这二种情况的房地产转让过户费用标准不一样。那么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呢?下边是网编搜集的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欢迎大家浏览!
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

网编相信大家都了解,房地产转让产权过户一般分成二种情况:一种是一切正常的市场销售房产继承;第二种是赠予的房产继承。这二种情况的房地产转让过户费用标准不一样。那么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呢?下边是网编搜集的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欢迎大家浏览!

转让房产继承现行政策

1、运营税房子转让过户费用(征收率5.55%卖家交纳)根据十年的房产新政,转让及其售卖的购买限期不上五年的非一般住所一律按照足额征收运营税,转让和售卖购买限期跨越了五年的非一般住所及其转让售卖购买限期未做到五年的一般住所按照2次市场销售价差征收运营税,转让或售卖的购买限期跨越了五年的一般住所是免税运营税的。

2、个税房子转让过户费用(征收率总营业额1%及其2次市场销售误差的20%卖家来交纳)征收的标准是以家中为企业的售卖非仅有住所需交纳本人房转让企业所得税。这里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家中仅有住所一个是购买限期跨越五年。假如2个标准一同都能令人满意可以免缴个税;期间一切一个标准不满意都必须要交纳个税。

注:如果是家中仅有住所但是购买限期未做到五年应以缴税担保金方式 先交纳,在一年之内可以从头开始购买房地产并获得产权则可以如数或一部分交回缴税担保金,详尽交回信用额度按照两一套房出现意价格较低的1%交回。

注:财政局会审查卖家夫妻两侧户下是不是有别的房地产做为家中仅有住所的根据,期间包括虽然产权证沒有下发但是房管所一部分已经备案申请注册的住所(不包含非住所类房地产)。假如所卖房地产对与错住所类房地产则无论哪些情况必须交纳个税。并且财政局在缴税过程中有关运营税交纳差值的情况,个税也必须征收差值的20%

3、合同印花税(征收率1%市场销售两侧参半)但是从2010年迄今国家暂免征收。

4、房产契税房子转让过户费用(基准征收率3%优惠征收率1.5%和1%买家交纳)

征收方式 :按照基准征收率征收总营业额的3%,若买家是初度购买总面积未做到90平的一般住所交纳总营业额的1%,若买家初度购买总面积跨越90平(包括90平)的一般住所则交纳总营业额的1.5%。注:初度购买和一般住所一同具备即可够享受优惠,房产契税的优惠是以本人结转的,只需是初度缴房产契税都可以享受优惠。若买家购买的房地产对与错一般住所及其对与错住所则交纳总营业额的3%。

5、测绘工程费房子转让过户费用

36元/平方米总金额=1.36元/平方米*实践活动测绘工程总面积(08年4月后新战略方针公有住房测绘工程费标准:总面积75平方米下列收200元,75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下列收300元,144平方米以上收400元)房子转让过户费用

一般说来公有住房全是需测绘工程的,商住楼假如原产权证上沒有济南房管局的测绘工程章也是需测绘工程的。

6、二手房市场销售服务费房子转让过户费用总金额:住所6元/平方米*实践活动测绘工程总面积非住所十元/平方米房子转让过户费用

7、报名费房子转让过户费用(直接成本)80元现有所有权证:二十元房子转让过户费用

赠予房产继承现行政策

1、公证费用40元/平方米*产权证总面积房子转让过户费用

2、房产契税的征收无论房地产哪些情况都需征收足额房产契税房子转让过户费用。

文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大家能够 按照2017二手房过户税费新政策出台有什么的专业知识开展申请办理啦。

律师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房产超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中国房产超市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刊登;资讯信息仅供参考,内容不代表中国房产超市网观点。
获取验证码
  • 最新问题
  • 待解决问题
  • 已解决问题
知识库导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