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回答成功,可在会员中心查看审核情况
前往会员中心
房产问答
我要提问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问答> 买房>购房问题> 现在买首套房子首付最低多少?

现在买首套房子首付最低多少?

标签: 首套房
热心网友|回答4次|2020-05-13 11:32:04
我来回答
收起回答
0/2000

优质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5-13 13:49:14
    目前,首付的情况主要以首套房和面积可以分为:1、在首套房的情况下,购买新房并且面积不超过90平米的缴纳首付可以最低为20%;2、在二套房的情况下,购买房产的最低首付为50%;3、三套房的情况,需要贷款的银行根据房价的情况可以不予与贷款;4、其他的情况最低首付为30%。你首付70%,当然可以!

其他回答

(3条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5-13 23:52:17
    1.根据国家规定,以家庭为单位,只要是首套房子,首付不能低于总房价的30%,例如要购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那么首付款至少是100万*30%=30万元。2.以上说的都是首套房的算法,当购买二套房时(以家庭为单位),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例如总房价100万元的房子,首付至少是100万元*50%=50万元。3.购买新房的时候是按照比例、贷款额度计算首付,如果购买二手房时,就需要跟房主协商首付,只要不低于购房的首付比例规定(≥30%)。4.有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吸引客户购房,还推出有首付优惠,例如国家规定的至少30%的比例不能动,开发商会为你垫付一部分钱,让先定下房源。例如总价为100万元的房子,首付至少需要30万元,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优惠先付20%,剩余的10%他们先垫付,让购房者在一年内凑齐补交,这也是一种策略,延缓购房者的首付压力。
  • 热心网友
    2020-05-13 14:18:08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第一套住房享有按揭贷款利率优惠。不过购买“首套房”的人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买房人年满18周岁,买的房子是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是享受契税税率1%的优惠),购房人现在名下没有单独或与他人共同购买的住房。不过与父母一起购买的、按照房改政策购买的、通过继承遗产或拆迁安置获得的住房除外。买足购买首套房的条件后,买房人将享受以下优惠:对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最低首付30%。所以这就是很多人想着办法也要讲自己准备买的房子去申请成为首套房的原因。
  • 热心网友
    2020-05-13 13:32:41
    按首套房执行,由于现在银行首套房的认定方式执行认贷不认房,即只要名下拥有一套住房并且已经结清贷款,再次买房就能算作首套房。每家银行审批和发放贷款的速度和效率都不同,放贷的记录会录入央行的征信系统,被算作购房贷款记录,因此另外一套房自动即会被算作是二套房,执行首付70%,利率上浮1.1倍的政策,房产抵押消费买车,贷款结清再买房也算二套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房贷,房贷不交是种违约的行为,会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并交纳违约金。违约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条例。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国家将其作为合同担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国家将其作为违反合同的责任承担方式。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房贷不及时缴纳会造成逾期的后果。逾期的后果:1、若一次没有还款,银行将会经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并提醒按时还款,同时会产生罚息。2、若连续三次未还款,银行客户经理将进行催收,同样借款人会被罚息。3、若逾期还款次数达到六次及以上,银行会经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这期间房产或被冻结。4、若银行与借款人协商无果,银行将经过法律程序对抵押房产进行拍卖。

相关问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