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知识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知识>贷款办理>公积金> 公积金贷款房子首付何时交

公积金贷款房子首付何时交

2020年11月18日 10:42:00 来源:房产超市网
[导读]公积金贷款首付款在签合同后交,如果是初次购买商住楼,能够事前给房地产商讲好,你是要申请住房公积金本人贷款买房,另外也要获取本人
公积金贷款房子首付何时交

公积金贷款首付款在签合同后交,如果是初次购买商住楼,能够事前给房地产商讲好,你是要申请住房公积金本人贷款买房,另外也要获取本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账户余额付首付款,首付款从个人公积金管理处你的个人帐户划归房地产商的一般结算账户一经确定后,抵冲你的首付款,也要给你开首付款缴款通知收条。

公积金贷款标准

1、所买房子有产权共有些人的,产权共有些人须法定年龄十八周岁,借款申请人直系亲属和共有些人以及直系亲属理应做为相互借款申请人,借款申请人与相互借款申请人通称“全部借款申请人”。

2、全部借款申请人具备合理合法合理的身份证件,并愿意以所买房子做为抵押物。

3、申请贷款时前12个月在我区按月全额存缴住房公积金,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4、借款申请人具备平稳的岗位和收益,有按时还款贷款等额本息贷款的工作能力。

5、全部借款申请人个人征信优良。

6、全部借款申请平均无并未付清的公积金贷款。

7、借款申请人已签署合理合法合理的买房合同或协议书,并已付款要求占比的首付款。

8、借款申请人的公积金贷款总金额(没有组成贷款(商业贷款)信用额度相同)年应最低还款额两者之间自己以及直系亲属个人征信汇报中体现的现有各类贷款(没有透支卡一切正常情况负债)年应最低还款额之和,占借款申请人家庭收入之和的控制算法在60%之内。

9、除别墅房外,公积金缴存员工购买自住住宅,无论总面积尺寸,另外合乎下述公积金贷款标准的,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1)员工家中初次申请住宅公积金贷款(房子抵押贷款担保类住宅公积金贷款,相同)买房,首付款占比不少于30%,贷款年利率按公积金贷款基准年利率实行;

(2)已结清初次住宅公积金贷款的存缴员工,能够第二次申请住宅公积金贷款买房,首付款占比不少于50%,贷款年利率按公积金贷款基准年利率的1.1倍实行;

(3)终止向第三次(及以上)应用住房公积金买房的员工家中派发住宅公积金贷款;终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宅的员工家中派发住宅公积金贷款,户数以贷款审理审核时查看到的员工家中在买房所在城市房子备案组织的房屋信息为标准。住宅户数评定不包含农村自建房、公有住房、承继房、赠予房、析待产室、征地拆迁拆迁安置房。但购买二手农村自建房、公有住房、承继房、赠予房、析待产室、征地拆迁拆迁安置房评定为二手房,应列入户数测算。

10、借款申请人购买房子一部分产权的,不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借款申请人出示所购买房子的一部分产权做为抵押担保物的,不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11、所买房子为农村自建房,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证应各自申请办理抵押备案,不可以申请办理的,不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12、借款申请人离婚后,原家中夫妻有未付清的公积金贷款的,不可申请办理公积金贷款。

13、借款申请人公积金贷款付清一年后,即可再度申请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贷款程序流程

1、申请:借款申请人向管理处或受授权委托金融机构明确提出申请并递交要求的申请原材料。

2、调研:委托金融机构对借款申请人递交原材料的真实有效开展审批,并对个人征信汇报、家中目前房子情况、首付款占比、贷款担保是不是全额、贷款人收益及债务等事宜开展调研。

3、审批:管理处依据委托金融机构的调查报告,对申请材料开展审批,并在七个工作日之内做出是不是准许贷款的决定。

4、签订:委托金融机构与全部借款申请人、贷款担保人签署借款协议和保证合同。

5、贷款担保:委托金融机构与全部借款申请人、贷款担保人在签订后,依照借款协议承诺申请办理抵押备案等贷款担保办理手续。

6、下款:办理贷款担保办理手续后,委托金融机构以转帐方法将贷款资产调拨至借款协议承诺的收款账户。

编辑推荐

律师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房产超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中国房产超市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刊登;资讯信息仅供参考,内容不代表中国房产超市网观点。
获取验证码
  • 最新问题
  • 待解决问题
  • 已解决问题
知识库导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