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回答成功,可在会员中心查看审核情况
前往会员中心
房产问答
我要提问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问答> 交易过户>税费计算> 有谁比较清楚夫妻过户房产要交税吗?

有谁比较清楚夫妻过户房产要交税吗?

标签: 过户
热心网友|回答3次|2020-09-29 13:50:32
我来回答
收起回答
0/2000

优质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9-29 14:21:24
    夫妻间房产过户可以采取夫妻更名的方式进行,夫妻更名不需要交税,只需80元的登记费。目前夫妻房产证更名手续一般是夫妻双方准备离婚,双方对房屋的归属已经协商确定,将房屋所有权名称变更为协议取得房产一方的名下。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的夫妻共有房屋,夫妻可以要求将一方名称变更为另一方,也可以变更为双方。办理夫妻房产证更名手续的前提是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办理手续时需夫妻双方同时到场,填写《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书》,具体提交的证件因房屋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提交资料如下:(1)如是房改房,需提供原售房单位的证明,写明因供暖原因允许将产权人变更为配偶的名字;如是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夫妻双方写变更申请并简单注明理由;(2)结婚证复印件(核验原件)(3)夫妻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核对原件);(4)夫妻双方共有房屋的协议(5)房屋所有权证;(6)房改房提供原购房契约复印件(核对原件);(7)屋所有权证附图、登记表复印件。如果证中没有图的可不提供,登记表不复印原产权人姓名;

其他回答

(2条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9-29 18:30:23
    肯定要交税的。夫妻之间过户,有两钟方式:买卖和赠与。1买卖的话,应缴纳营业税、个税、契税。2就是赠与,产权人及受赠人本人去房产局办理赠与手续,当面书写赠与申请。受赠人交纳3%的契税。直系亲属赠与的房产交纳营业税时以原购房时间连续计算,税率为评估价的5.6%。
  • 热心网友
    2020-09-29 14:38:22
    办理夫妻更名手续只需提供房产证印花税5元,其余任何费用均不需交纳。办理夫妻房产证更名手续的前提是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办理手续时需夫妻双方同时到场,填写《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书》,具体提交的证件因房屋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提交资料如下:(1)如是房改房,需提供原售房单位的证明,写明因供暖原因允许将产权人变更为配偶的名字;如是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夫妻双方写变更申请并简单注明理由;(2)结婚证复印件(核验原件)(3)夫妻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核对原件);(4)夫妻双方共有房屋的协议(5)房屋所有权证;(6)房改房提供原购房契约复印件(核对原件);(7)屋所有权证附图、登记表复印件。如果证中没有图的可不提供,登记表不复印原产权人姓名;办理夫妻更名手续只需提供房产证印花税5元,其余任何费用均不需交纳。夫妻房产证过户的条件:同时也称为夫妻房产证变更,首先必须是非按揭房,如果还有按揭就必须要银行盖章。一般情况下银行不给盖章,似各个银行情况而定。要想夫妻房产证更名,在婚姻存续期间添加配偶姓名可以直接添加,只需携带结婚证、房屋两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房产交易中心“变更登记”窗口办理即可。非夫妻房产证过户流程:非婚姻存续期间房产证更名,不能直接过户,只能以赠与的方式过户。赠与范畴包括非婚姻存续期间和亲戚朋友。即房产证上加子女、父母等亲属或朋友均可以赠与方式进行。有房有贷:一般房子贷款没有还清是不能过户的,若要过户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前还清贷款,然后再进行房产证过户。二是向银行申请,要求变更《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和抵押人,获得银行批准后再到房管局办理相关过户手续。注意:一般来说,是规定有房无贷的话是要被视为赠与:如果双方需要签订合同,双方需要签订一份赠与合同,且赠与合同必须办理公证手续,公证费一般是赠与房屋价值的1%,除此之外还需要缴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契税等费用(直系亲属间赠与房产,免征营业税)。在实施限购政策后,许多夫妻对房产证的名字犯了难,对于夫妻间房产证过户规则和流程也是一知半解,以为只要办理了过户,另一方就可以另外再购买一套房产。实际上,从《婚姻法》的规定来看,在婚姻存续期间房产无论登记在谁的名下都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共同共有,房产证过户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双方约定该房产归一方所有,那么法律上也认可这种约定。

相关问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