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回答成功,可在会员中心查看审核情况
前往会员中心
房产问答
我要提问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问答> 交易过户>物业> 关于物业的问题

关于物业的问题

标签: 物业
热心网友|回答2次|2020-05-27 15:19:19
我来回答
收起回答
0/2000

优质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5-27 22:04:41
    钥匙拿了应该是要交了```因为房子的使用权已经归你啦.只是你自己的问题没使用`````所以应该是要交的!给你个例子:?住在千禧苑的王先生在领到了房子的钥匙后,因为工作要求出差,一直未能开始装修,几个月后,他回到贵阳,准备向物管公司交纳这一期间的物管费,不料却被告知,这段时间物管公司仅仅向他收取50%的物管费。物管公司的负责人严经理客气地向他说明道:“考虑到业主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不少办理了入住手续后未能立即开始装修,而另一方面公司已经进驻小区开始了物业管理,管理成本已经发生,故而对业主只收取一半的物管费,而另一半经协商由开发商补贴。”类似的现象正在普遍的发生着。中天物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天广场,本应该从5月1日交房起就开始收取物管费用,但由于该住宅项目部分配套如电梯的滞后到位,给业主装修带来了困难,故而公司决定从10月1日起开始收取物管费,之前则由开发商进行补贴。在兴隆城市花园,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状况。据小区物管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兴隆城市花园,开发商公告交房的30天内,是不收取物管费的,之后对领取了钥匙但未进入装修程序的业主,只收取一半的物管费。而千禧苑物管公司的严经理告诉记者,在他们管理的小区里,业主如果装修完了不作为居住之用,把钥匙交给物管公司代为管理,物业公司同样只收取50%的物业管理费。人性化物管受青睐业主王先生说,虽然有法规规定一旦入住就收取全额物管费用,但是物管公司仍然做出积极的姿态,细致考虑到业主的种种特殊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措施,真的是很值得赞赏,由此可看出其走向成熟化的一面。他说,其实入住前后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房开商发出公告后,有一些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准时前去办理入住手续,这是一种情况;其次,有一些业主在领到钥匙后,可能会由于资金不到位或者设计方案不确定等情况不会马上开始装修;而即使在房屋装修完毕之后,也会有一些二次置业的业主,并不立刻入住,而是暂时让房屋空置。针对这种种情况,物业管理企业对之少收甚至不收物管费用,显示出一种真正的以人为本,而众多业主的反馈也充分印证出这一措施所产生的强大营销力。市场化时代的印迹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从某种角度而言,物业管理市场所出现的这种种现象,实际上是物业管理进入市场化后的必然结果。过去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权,一般都是由开发商做出指定,而并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物管企业本身,也更多的是依附于开发商的非市场产物,在这种卖方市场的机制下,物管企业做出决策的依据,往往是以自身利益为基准。而如今在物业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过渡到买方市场的机制下,物业公司必然要进一步的细分市场,更加切身地为业主考虑,才能更好地赢取市场份额。而表面上,减免费用降低了物管企业的短期利润,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也就同时让企业获得了更理想的利润空间。相关链接有关入住物管费的收取办法的规定在2001年6月8日开始执行的黔价房调[2001]251号文件中,对有关入住前后物业管理费的收取办法进行了规定。其中的第19条明确,确定业主入住以交钥匙为准,入住后,开始全额收取物业管理费,售出但未入住则收取50%物业管理费。

其他回答

(1条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5-27 22:27:24
    物业公司没把单元门修好,有一定责任,具体责任大小要具体看:1、看物业费中是否包括维修单元门禁门的费用,因一些老小区,入住后物业费测算完,才安的单元门禁系统。2、看门禁系统是否过保修期,保修期内为施工方负责,保修期外物业费中又包括其维修费,由物业负责,如人为损坏由损坏人负责。不知您所在的小区是什么情况。目前北京市门禁损坏维修不到位的情况较多,原因多种。按您上述内容,物业公司在您家一次被盗后,未采取防范措施(如发通知、尽快安排维修、加强巡视等),有过错。"不交物业费就不给我冲水费"也不对。

相关问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