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回答成功,可在会员中心查看审核情况
前往会员中心
房产问答
我要提问
您的位置:房产超市>房产问答> 其他>其他> 二手房抵押贷款担保人需承担什么责任?

二手房抵押贷款担保人需承担什么责任?

热心网友|回答3次|2020-05-08 09:41:15
我来回答
收起回答
0/2000

优质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5-08 22:15:41
    看情况:如果房屋抵押的金额打折后能覆盖贷款金额,就不需要要担保。举例:贷款100万,房屋值200万,银行按6折算,可以贷给你120万,这样就不需要担保人。如果房屋价值不能覆盖贷款金额,就需要担保。举例:贷款100万,房屋价值100万,银行要打折算,只能贷给你60万,还差40万的缺口,这时候就需要担保人。问题说的情况是银行工作人员在违规操作了。吃拿卡要是绝对违规的。另外,费用只有房屋评估费用,办理抵押登记的费用是银行出的,其他的不需要任何费用的。

其他回答

(2条回答)
  • 热心网友
    2020-05-08 22:33:53
    没有要求一定要担保人,只要有房产证就可以做贷款了。按揭贷款具体情况参照下面:贷款条件1、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2、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3、具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协议;4、能够支付不低于购房全部价款后防务评估价50%的首期付款;5、同意以所购房屋作为抵押物,或提供贷款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物或质物,或有具备担保资格和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6、贷款行规定的其他条件。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二手房按揭贷款通常最高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或评估价格的50%。贷款期限不超过15年减去房屋已使用年限,最长不超过20年减去房屋已使用年限。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申办程序1、借款人提出贷款书面申请并提供一下资料:(1)买卖双方签订的经过有权部门签定的房屋交易合同;(2)所购房屋的产权证明文件及房屋共有人同意出售的文件;(3)借款人家庭财产证明和收入证明(包括由工作单位出具的个人收入证明、哪税凭证、银行存单、不动产证明、有价证券等);(4)借款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指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5)1、借款人及共有人同意以所购房屋作抵押的文件。2、买卖双方在贷款行开立账户,购房者将首期购房款足额存入贷款行指定的账户。3、经贷款行调查、审查和审批后,借款人与贷款行签订借款合同和《划款扣款授权书》。4、办理房屋过户、保险、公证和抵押登记手续。5、移交产权证明。借款人将已办妥抵押登记手续的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和所购房屋的保险单(正本),一并交贷款行抵押。6、划付贷款。在上述手续办理完毕后,贷款行将贷款划入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的账户内,再根据《划款扣款授权书》的授权,将贷款一次性从借款人账户划入售房者账号。不需要,去房管局办他项权证,评估所做房地产评估报告!银行有你的房子做抵押还不够吗!如果不是转案,赎契或提前放款一般都不需要担保公司,用担保公司需要支付担保费用。也可以直接找银行做直客式按揭服务没熟人的话是要通过担保公司的!!只收几百的手续费!!那是必须的!否则怎么认可你有还贷的能力啊!
  • 热心网友
    2020-05-08 18:38:47
    只要是贷款担保人是都需要承担责任的。一、担保人要承担连带责任,在债务人未按规定承担责任时,担保人要承担还款的责任。所以不要轻易做担保人。担保人还款之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二、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不用承担责任,就是过了保证期间:1、如果这六个月没有要求你承担保证责任,那么担保人就可以以保证期间届满抗辩;2、如果债权人在六个月内主张了权利,那么开始计算两年的诉讼时效,如果两年内没有起诉,担保人就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抗辩。这两种情况下,担保人不用承担责任。三、担保人需要满足:1、年龄满18-65周岁;2、贷款对象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3、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即要求借款人有合法的身份;4、对首付款的要求,银行间有些许差异;5、有贷款人认可的资产作抵押或质押,或有符合规定条件、具备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6、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备注:做担保人一定要考察清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资料、图表等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网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等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本网站资源部分来源于网友上传分享或公开网络,相应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利,请您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告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据及说明,本网站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890-1122转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