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超市网 > 楼市动态 > 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与“不变”

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与“不变”

2022年07月04日 09:17    来源:房产超市网
[导读]进入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调控松绑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付款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下调首付款降低,是目前很多城市房地产调控松绑采取的措施之一。最先官方公布这一措施的是山东菏泽,其发布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首套首付比例降低为20%,

  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监管的放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首付,按揭贷款利率下调

  首付减少是许多城市放松房地产监管的措施之一。首先,山东菏泽正式宣布了这一措施。通知明确规定,首付比例降至20%。随后,江西赣州、佛山、重庆等城市也宣布将首付降至20%。

  抵押贷款利率下调是许多城市普遍采取的另一种房地产调控措施。

  2、可提取公积金贷款支付首付款,增加公积金抵押贷款金额

  目前,天津最大的公积金放松范围,不仅员工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而且员工和配偶的父母也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子女购买首付。

  此外,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了《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的通知》(草案),计划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60万调整为80万。

  3.限购放松,部分城市非户籍人口甚至不需要提供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

  限购放松,部分城市没有公开通知,如南京,只在政府服务中心窗口,提醒非南京户籍买家,在南京还需要提供:自申请购房证明之日起1年内在南京缴纳6个月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证明等相关材料!将原2年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改为6个月。

  一些城市公开发布通知。例如,福州发布的通知明确规定,非福州户籍家庭可以购买144平方米以下的住宅,无需提供社会保障和纳税证明。

  当然,自2022年以来,还有其他房地产监管放松政策,如销售限制放松等。涉及的城市不仅有三、四、五线城市,还有一、二线城市。作者将不再在这里一一举例。

  随着2022年许多城市房地产监管政策的放松,许多人认为房地产监管政策即将完全自由化,但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小编的观察和研究,房地产监管政策有其变化和不变的一面。那么,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和不变内容是什么呢?

  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未来,许多城市将根据当地房地产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房地产政策

  目前,房地产的实际情况不同,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实施也不同,可以说是城市政策。然而,当地的房地产政策往往会犯一刀切的错误,即房地产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因人而异,甚至没有真正根据城市实施政策。

  例如,对于非户籍人口,没有区分刚性需求、改善客户和投资客户,而是实行一刀切的购买限制。这样,对非户籍人口的刚性需求和改善客户是不公平的,他们合理的住房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因此,这些政策在未来可能会在许多城市得到纠正。

  2.未来,许多城市的预售资金监管将进一步优化

  预售资金监管主要是为了防止房地产企业挪用预售资金,导致项目开发资金短缺。这种监管的目的是好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采取了一刀切的措施:即不区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水平,不根据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水平进行预售资金监管。

  例如,对资金稳定、负债率低的房地产企业和预售资金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可能是不合理的。在未来,这种一刀切的不合理做法可能会得到优化。

  除上述变内容外,房地产调控还有两个方面:不变

  首先,“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变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会长期存在。因此,在房地产调控放松和加快的背景下,投机仍将是房地产调控的重点。

  众所周知,房地产投机是房价的预期。一个城市的房价的房价预期上涨甚至飙升时,投资者才会投机房地产投机。

  而目前为了实现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在很多城市均实施了“二手房指导价”,而且“二手房指导价”对于房价和预期的稳定,有非常大地影响。

  比如2021年深圳二手房参考价实施后,房价连续下跌11个月,其中南山中心区下跌30%,华强北、翠竹区下跌28%,蛇口下跌22%,百花下跌21%。

  其次,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没有改变

  不知道大家对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松绑有没有研究过,笔者认为,无论是首付款降低,按揭贷款利率下调,还是可提取公积金贷款支付首付款,提高公积金按揭贷款额度,以及限购松绑,均是为了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甚至可以说,在未来,许多城市将根据当地房地产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房地产政策,以满足刚性和改善的住房需求。

律师声明:凡注明"来源:非房产超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或网友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注明"来源:房产超市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产超市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刊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联系方式:83671655。
分享到: